西川口,是一个很“著名”的地方,至少在日本的国人耳中,那里似乎是第二个“故乡”。因为提到西川口,大多数人都会有路上会碰到许多国人同胞,正宗中国料理店扎堆儿的印象,而在东京以及其周边地区,除了鼎鼎大名的“横滨中华街”和池袋北口,那就要数西川口最为出名了。横滨中华街和池袋北口可以看作是国人的“聚餐胜地”,而西川口一带除了是大家的“家乡口味”打卡地之外,还是很多国人居住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在这里会形成“中国城”呢。下面就听小编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日本的“净化大作战”
提前西川口,就不能不提它的“辉煌”历史,90年代末,日本流行了一个词语,叫做“NK流”。许多日本男性只是听到这个词语,就会浮想联翩。“西”在日语中的发音叫做“NISHI”,“川”的发音是“KAWA”,所以为了方便,直接称西川为“NK”。而连接东京和西川口的京浜东北线也成为了晚上最为“繁华”的线路之一!因为西川口曾经是日本东京一带最为著名的“风俗街”,可以说即使是现在的歌舞伎一条街也无法与当时的西川口相比!
但是在2004年的时候,日本推出了一个政策,名为“风俗净化作战”,以新宿的歌舞伎一条街开始,风俗店逐一被取缔,西川口同样也在政策实施范围内。2006年,日本修改了《风营法》,取缔更加严格,残留在西川口的店铺也不得不关门大吉。被政策扫荡之后的西川口,就像“鬼城”一般,店铺拆的拆关的关,街道上空无一人,尤为冷清。而填补了这些空缺店铺的,就是“中国人”。因为西川口一带的名声不好,许多日本人对此地都有避讳而不敢将店铺开于此地,而在日本闯荡的国人则看重这里房租便宜,于是以中华料理店为起点,慢慢的许多国人也都聚集到了西川口,就这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川口慢慢地就变成了“中国城”。
或许很多日本人对于西川口的印象不太好,一是因为西川口以前的口碑确实是一言难尽再就是有许多国人在那里,其实住在这里的国人,大多都是普通的留、上班族以及生意人,并非是日本网上谣言所传的“凶神恶煞”,虽然不排除与某些国人的不当行为的影响,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守规矩,都是友善的。不过,确实是中国人填补了西川口附近的空白,让这个街道再次变得繁华。
热门文章
正宗的家乡味道
有的时候,吃腻了日本的“精致料理”,总是怀念国内的“炒菜”“火锅”或者乱炖,在西川口这个地方,能够看到诸如“海鲜城”“饭店”字样的看板,要知道日语中可是没有这样的汉字的。在这里的店铺,多是支撑着当地居民生活的店铺,有着家乡味道的中国餐馆、售卖家乡商品的中华物产店,有着中文操作系统的“网吧”,收录了许多中文歌曲的卡拉OK等等,国内有的东西,在这里基本都能够找到。而横滨以及神户的中华街则不同,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是为了“游客”而建造的,所以其中很多商品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而开发的。但是西川口则不同,游客并不是主要消费者,或者是游客也许对这个地方并不感兴趣,因为国内多的是。这里的客源基本都是当地居民,各种中华系餐厅以及商店也都是为这一地区的华人的生活而设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西川口才算是正意义上的“中国城”。
走在西川口的街道上,能够感受到一丝丝“国内”的气息,为什么只是“一丝丝”呢?那是因为即便被称为“中国城”,这里的餐厅也并非全部是“中华料理”店,其实大多数还是“日本料理店”,只是也有不少中国的餐厅混杂其中,显得比较显眼,而且相较于其他地区,这里的中华料理店相对较多而且味道更为正宗的缘故。
有很多来自东北的“朋友”
在西川口的中国料理中,烤羊肉串、麻辣香锅、乱炖较多,与日本人所认为的中国料理有很大区别(大多数日本人对于中国料理的认知还停留在“麻婆豆腐”“青椒肉丝”上)。其实在西川口的中国人大多来自东北地区,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东北人人前往日本。东北虽然曾经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但是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逐渐落后于“南部”城市。而东北地区的国人为了追求“机会”来到日本,所以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国工作,日本都是很有人气的一个选择。很多人最初以“留学”的目的来到日本,在学习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同时完成学业,毕业后工作多是各种各样,有人回到了国内的日企从事与日本相关的工作,也有人利用留学期间积攒的资金与人脉成立了公司,当然最多的还是和日本人相同,在日本找工作,然后在日本就职生活。其实不仅仅是来自东北的朋友,来自祖国各地的同胞基本都要经历这样一段成长历程。
在东京生活的许多人住在西川口的人多是在东京工作,但是东京租房比较贵,并且在日本电车比较发达,也没有必要让住在东京。东京站到西川口只有18公里左右,乘坐JR电车,只需要310日元(IC卡为302日元)就可以到达。西川口1LDK的房间每月只需要7万日元左右,而东京至少10万日元以上。那么问题来了,东京旁边那么多城市,为何国人偏偏选择了西川口呢?
芝园团地,文化交流的见证
提到西川口,自然不能不提蕨,这也是一个可以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地方。这个站紧挨西川口,而在这个站的附近有一个叫做芝园团地的地方(团地类似于国内的小区,都是居民楼),这里虽然不是西川口,但同样属于“中国城”的区域。在这个小区生活着大约有500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中国人。团地入口处,中华物产店、中华料理店、中国人开的理发店、药妆店甚至还有极具中国风的保育园。这里可以算是中国城的标志性风景了。但由于文化的不同,许多日本人也“怨念颇深”,毕竟喜欢热闹就像是中国人的天性,而日本人则喜欢安静,喜欢规则。
日本的自治会也注意到了“居民分断”的情况,在2015年开始了一个名为“芝园桥梁”的项目,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芝园团地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桌子”。最初项目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日本人不接受中国人,在桌子上写有很多中伤国人的话语。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中国人的友好,于是一起拿着喷漆再次喷涂了这张桌子,并且按上了手印,盖住了那些诽谤的话语。如今这个桌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代表”!其实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击是无法被掩盖的,或许是大家逐渐懂得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包容,什么是入乡随俗吧。
少子老龄化逐渐加重的日本,未来只会越来越依赖外国劳动者。外国人未来将在日本社会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像西川口这样的地方,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