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里搞的“部活”到底有没有意义?

WeXpats
2023/06/29

部活(ぶかつ)」这个词,相信对日剧日漫有所了解的小伙伴都不陌生吧!“部活”指的就是学校里的社团活动,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兴趣班,只不过人家是开设在校内。日本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社团活动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体育、文化、艺术、学问等几大类别。体育类的比如足球、篮球、棒球、羽毛球、乒乓球、剑道、柔道等,文化类的比如美术、音乐、合唱、演剧等等,基本涵盖了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活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学校里部活文化吧,到底有没有意义,您看完就知道!

目录

  1. “部活”是日本的校园文化
  2. “部活”不仅仅属于学生
  3. “部活”文化为何能够在日本蓬勃发展?
  4. “部活”文化的短长

“部活”是日本的校园文化

日本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每一所学校都有“部活”。“部活”的内容非常广泛,总体分为运动类和文化类。大多数学校的运动部通常有棒球、足球、网球等各种球类部和剑道、空手道、柔道等运动,文化部则包括棋类、吹奏、花道、茶道、合唱、美术、摄影、书法等等,而“部活”内容因学校而异。日本小孩在上小学步入高年级后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活”,而升入初中,一进学校就会有各“部活”的学长们来邀请部员加入。据统计日本中学生中,初一、二年级有90%、初三和高一、二年级有80%,高三学生有50%以上学生都会参加一种“部活”。高中生参加部活人数能够达到50%,这要放在国内是想都不敢想的吧。而日本“部活”的参加率如此之高,以至于这种“部活”事实上早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日本校园文化,也是日本学生青春的记忆。另外,各学校之间也会时常举办学校间的比赛,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想要为学校,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很多学生坚持义务教育期间善始善终地从事一种“部活”,当步入社会之时,早已成为某一领域的达人。甚至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而成为了职业选手。

当然,也有少数没有参加“部活”的学生,这在日本学校教育中也是一种自由,大家通常会愉快地称之为“归宅部”。

“部活”不仅仅属于学生

在这种校园文化下,“部活”早已不仅仅属于学生了,老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的每一位中学教师在学校都会被指派负责一个活动部指导,老师们除了备课担当自己的教学科目以外,还要按照文部科学省的最新规定,每周指导“部活”四天,周末指导“部活”一天。尽管“部活”并不在教学大纲之内,但日本的初高中大学,没有“部活”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活”学生不分运动类还是文化类,每天从绕学校跑完规定次数开始,然后进入各自的部内活动。活动过程中与高年级学生一起参加,前辈指导后辈,新生从毫无基础知识的状态下在前辈和教练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一门“部活”技能。

“部活”文化为何能够在日本蓬勃发展?

日本学校的部活之所以如此受学生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而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期待未来走上专业道路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条可以行得通的道路。

社团通常由部长组织管理,在特定的时间,比如放学后或者周末,利用学校的场地进行活动。社团里面有老师作为顾问,但老师可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是负责监督,因此还会聘请专人担任教练,就像湘北的安西教练那样,然后由教练带领团队训练和参赛。

以《灌篮高手》为例,参加社团的学生,当然不乏像流川枫、三井寿那样,在某一个专项上取得过成绩的“明星选手”,但更多的,其实都是像木暮学长那样,仅仅是对某项活动本身有兴趣的普通人。但是只要努力,仍然可以代表自己的学校参赛,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就算不能参赛,至少也能通过活动锻炼身体或是陶冶情操,培养团队意识。其实像湘北这样的高中社团,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优秀的团队,在学校或者在当地的人气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其实投入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们,就连国家也在用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正规的比赛,保护着这群训练质量和竞技质量双高的年轻人的热情。

拿篮球来说,日本每年有三个全国大赛,其中最有名的是7月底8月初的InterHigh,也就是《灌篮高手》中的那个全国大赛。当然,这项大赛并非只有篮球一个项目,篮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这项大赛任何学校都可以参加,但必须先要从地区大赛打起。之后还有国民体育大会,仍然是高中生球员参赛,只是他们并不代表自己的学校,而是代表自己所在的地方(都道府县),《灌篮高手》中的神奈川联队参加的就是这项比赛。进入冬季,就迎来了全国高校选拔赛,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1月举行。尽管参赛选手只是学生,但是日本的体育频道也会对赛事进行转播并且有配套的宣传。每逢比赛座无虚席,气氛绝不亚于世界大赛。

“部活”文化的短长

近年来,由于日本教育岗位人手不足,使得“部活”教练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巨大负担。也有学校在从事“部活”过程中突发了各种管理事故,诸如登山部遇到雪崩、夏季炎热导致学生中暑丧命等等。对此,文科省下达了有关缩短“部活”时间的相关法令以保证教师最低限度业余时间;针对事故,文科省也下令活动中禁止冬天登山、夏天活动时间和判断标准等也都重新进行了明文规定。无疑,以上这些有关“部活”的问题点不容忽视,但据调查日本家长们对于日本式“部活”还是非常满意的。

据专家调查,日本80%的家长满足于子女在学校通过“部活”而发生的变化。很多家长感到在学校“部活”时间越多,反而更有利于将剩余时间集中在学习上;与“部活”伙伴们通过活动增强了自身的协调性和积极性;与一个人沉浸在某一世界有所不同,“部活”时间就是与伙伴们切磋琢磨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通过“部活”,孩子们不仅增强了体力,更在精神方面有所成长;甚至有的家长提到,孩子们运动后吃什么都香,挑食的毛病也改多了。

除此之外,在“部活”中,通常是前辈带领后辈进步,这一接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接触尊长,而前辈也可以思考怎样才能引导后辈。这些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无论费多少口舌也不如一次具体实践来得深刻有效。同时,“部活”文化还使得学生们能通过各种共同体验,与同伴一起克服困难、享受喜悦、互相帮助,达到获得一种归属感,并获得“伙伴”这种人生至宝。

不仅如此,事实上“部活”中还非常讲究各种礼仪,每次活动必以问候礼仪开始,对尊长用敬语,活动中要经历各种体验和发表等从而了解在人前的各种规矩和做法。如果有错误,前辈和教练一定会给予指导,这便使得学生们能够掌握很多未来进入社会时的经验和礼仪。

更有人指出,在“部活”这一群体活动中,必定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许多不尽心意之事,而及早经历这一切,在群体生活中学会相互理解和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忍耐,自然会在“健体”的同时达到“强心”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长时间专研一种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获得能力的过程。除了在学校学知识,日本的“部活”文化还使得孩子们在学校学到了知识以外的更多技能和精神财富。所以,在日本社会背景下,“部活”意义重大,但是“搬到”国内的话,不知道是否适用。

推荐文章:
日本学校的社团活动真的像动漫展现的那样吗?了解日本学校的“部活動”文化
你知道日本文化中的「前辈・后辈」文化吗?
原来日本学生也上补习班(塾)?!说好的宽松教育呢?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YOUTUBE

Our YouTube channel brought to you from Shibuya! Don't miss our videos,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culture, entertainment, Japanese lessons, sightseeing, etc.

FACEBOOK

We share both useful a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Japan. Please give us a follow before coming to Japan!

INSTAGRAM

Our WeXpats Team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ings they love in Japan. A must-check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latest trends & the real side of Japan.

TIKTOK

Fun videos covering Japanese lessons and relatable experiences in Japan. You can pick up many practical phrases and information you can't find in textbooks.

TOP/ 日本生活/ 日本人的日常/ 日本学校里搞的“部活”到底有没有意义?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