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地震来临之时如何最大限度保证人身安全?!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

WeXpats
2024/01/15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每年都会发生数以千计的地震,但由于大多数地震的规模以及强度不大,所以即使是发生了地震,或是你离震源较远,或是其强度不够,导致大家经常无法感知得到,但日本正好地处欧亚、北美洲、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这个多地震地带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那么作为“渺小”人类的我们在面对天灾时又该如何最大限度进行自保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科普一下在地震相关知识以及各种自保措施,性命攸关,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

目录

  1. 历史上最大震度为?
  2. 地震分为:前震、主震、余震
  3. 遇到地震该如何应对?

历史上最大震度为?

根据记载,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发生的智利大地震。智利中部发生9.5级的地震,造成大规模破坏,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智利南部、夏威夷,甚至波及新西兰、菲律宾和日本。

而近年来日本发生的最大型地震莫过于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了,伴随而来的海啸和余震造成大规模破坏,特别是距离震源最近的福岛、岩手、宫城县,光是宫城一县死亡及失踪人数便接近11,000人,经济损失难以估计。根据朝日新闻2019的数据显示,311大地震带来了1万5897人死亡、2533人失踪。不仅如此,巨大海啸还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这些状况使得该次震灾成为日本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分为:前震、主震、余震

1.前震发生在同地区的主震之前,不过只有在地震发生后才会确认为前震。

2.当地震发生时,同一震区会伴随着许多规模较小的地震,能量释放最大的则被称为主震。

3.余震是发生在主震后的次要震动,主震之后还会有几次余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虽说余震比主震规模来得小,但若是主震很大,余震也是拥有足够强的破坏力的。

遇到地震该如何应对?

其实地震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可归结于建筑物的倒塌和火灾。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就有人由于被困在建筑物中身体无法移动而被火灾夺去了生命。因此,在发生地震时,或者说在感受晃动的瞬间,若是能迅速做好以下几点,那么可以大大减少自身受伤的概率!

(1)确保自身安全

(2)防止火灾的发生

(3)确保逃生通路

生活在日本的大家或者都有过类似感受吧,面对地震,有无思想准备,恐慌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其实就像是考试一样,临时抱佛脚总是让人很不踏实的吧,所以了解防震知识,习得防震技能,做好防震准备才是上上策!

那么,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呢?

自感受到地震之时至晃动平息为止该做什么?

若身处房间内

(1)确保自身安全

一般强烈的晃动只发生在最初的1分钟内。所以首先钻入桌子底下,牢牢抓住桌腿,确保自身不被落下的物品或家具砸伤。

(2)关闭一切可能会导致火灾的“火源”

如果还能走动,要马上关闭煤气、电磁炉、熨斗等火源。注意!若是晃动剧烈时,不必勉强灭火。燃着的煤气灶碰到身体,或是热水从壶中溢出,反倒危险。

(如果没有安全疑虑,最好穿上鞋,避免被地上的玻璃碎片割伤。若是来不及关闭火源导致火势已经开始向周围蔓延,要沉着灭火)

(3)确保逃生通路畅通!

打开门窗,确保向外逃生的通路畅通。

(不可惊慌外逃! 外边也可能会有玻璃碎片和招牌等掉落,非常危险。反而室内更加安全。若是没有发生诸如房屋即将倒塌、屋顶即将塌陷、火势蔓延无法熄灭的极度危险状况时,不必去外面避难。当必须避难时,也要确认好周围的情况后再谨慎行动。

在大街上(室外)的时候

1. 用书包、大衣等保护好头部。

2. 不要接近建筑物、自动售货机、玻璃窗、招牌、电线杆等容易坠落、倒塌的东西。

3. 尽量去宽阔地带。

(首先防止坠落物品砸伤头部最为重要。)

在地下街的时候

1. 用书包、大衣等保护好头部。

2. 不要接近照明、玻璃窗、招牌等容易坠落、倒塌的东西。

(地下街一般比较安全。比地面晃动小,即使停电,也设置有紧急照明设施。另外,每60公尺设有紧急出口。不要惊慌,请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突然停电的话,周围会一片漆黑,因此也会引起恐慌。极有可能造成踩踏事故。这时候不必惊慌,因为紧急照明设施马上就会启动,在这之前最好保持原地不动。

在百货商店和大楼里的时候

1. 用书包、大衣等保护好头部。

2. 离开橱窗、玻璃窗,或是电器和家具等商品。

3. 寻找紧急出口,由紧急楼梯通道向外逃生。

(注意地震发生时不可使用电梯,如果发生火灾,不能去上面的楼层,因为烟雾会向上飘。)

晃动平息之后该如何行动?

(1)确认周围的安全。

如果出现受伤的人,尽可能在当场做急救措施。因为即使叫救护车,也不会马上到来。所以建议平时能够掌握一些急救措施,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百利而无一害。

(2) 确认有无火灾发生。如果有,则从容灭火。

(3) (如果是在家中) 在浴室的浴池里蓄上水。这里续水的目的主要用途是为了防止因地震而导致的停水问题,毕竟人有三急,若是排泄物无法处理,后果可想而知。

(4) 通过电视,手机或者广播等媒体收集地震相关信息。

(5)若感觉房屋有倒塌的可能,那么晃动平息后立即向外逃生。

(从室内向外面避难时,要穿结实的鞋,另外一定拉下电闸、关闭煤气开关之后再逃生。 (停电后电器一直打开着,当再次通电后可能会起火灾,当然以上几项并非是要按顺序进行,而是要根据现场状况随机应变。

到哪儿避难才好呢?

如果到外边避难的话,首先去哪里才好呢?在各地都设有临时避难场、广域避难场、避难所。先去临时避难场吧。

先去"临时避难场"

这是为了先看一下灾情,暂时避难的地方。一般为附近的公园和神社等,由各自治会、镇议会等指定。

如果那里也危险,就到"广域避难场"

这是在进一步发生了大的火灾时,由各都道府县指定的避难所。等灾情稳定了,再返回自己的家。

最后是去"避难所"

这是当自己的房屋倒塌或由火灾烧毁时,暂时居住生活的地方。一般指定为地区里的学校等。今后还会详细说明避难场、避难所。请先由各都道府县、市町村的窗口和网页,了解好自己所住地区的临时避难场、广域避难场、避难所。同时,避难时,要带好最低限度的物品。不过,这些在灾难降临时才准备是非常不现实的。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我们无法预知地震何时发生,但也因为如此,事先做好万全准备才是上上策。

推荐文章:
地震来袭之时,日本建筑凭什么抗震?
了解日本地震 防患于未然
日本生活中完善的地震对应机制
日本抗震技术是先进,但我们仍要做好迎接(大)地震的准备!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YOUTUBE

Our YouTube channel brought to you from Shibuya! Don't miss our videos,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culture, entertainment, Japanese lessons, sightseeing, etc.

FACEBOOK

We share both useful a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Japan. Please give us a follow before coming to Japan!

INSTAGRAM

Our WeXpats Team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ings they love in Japan. A must-check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latest trends & the real side of Japan.

TIKTOK

Fun videos covering Japanese lessons and relatable experiences in Japan. You can pick up many practical phrases and information you can't find in textbooks.

TOP/ 日本生活/ 家・生活/ 在日本,地震来临之时如何最大限度保证人身安全?!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