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艺能知多少?

WeXpats
2022/12/01

说起日本的传统艺能你会联想到什么?歌舞伎?茶道?还是书道?其实日本的传统艺能远不止我们了解到的这些,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日本的传统艺能吧!

目录 

  1. 日本传统艺能简介
  2. 红遍日本国内外的5大艺能
  3. 日本传统艺能种类
  4. 日本传统艺能的未来如何?

日本传统艺能简介

日本传统艺能是指日本自古代流传下来艺术与技能的泛称。自特定阶级的教养、娱乐、仪式、祭嗣等活动的特定形式而来,经系统化的传承而尚未消失的有形、无形之物,如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艺道等等。为了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分,在西洋文化进入日本以前的艺术与技能被称为传统艺能。虽然其中许多与中华文化有着莫大渊源,但传入日本之后受到日本文化的渲染并不断演化发展,现早已成为日本固有的特色文化。

红遍日本国内外的5大艺能

落语

日本的落语表演形式为一人,一蒲团,落语艺人身穿和服面对观众讲一个笑话或者典故,除了搞笑之外也有发人深省之效果。落语表演时有时候也会用上手帕或者扇子当做道具, 有时动作还会非常夸张滑稽甚至配合故事情节大喊大叫。
落语表演是从三百多年前的江户时期开始的,它的最早发源是中国。早期的落语表演所采用的素材都是明朝冯梦龙《笑府》里的内容,后来也加入一些比如《聊斋志异》之类中国传统文学著作里的故事。换句话说日本落语表演更像我国的传统相声。落语表演的内容可分为滑稽说、人情说、戏剧说和怪谈说4类。而落语也像我国传统相声一样有很多传统段子,他们有著名的“修炼五百段”之说,也就是说共有五百段传统段子。

为什么说落语约等于我国的相声而不是评书呢?首先,日本也有评书,叫做讲谈。其次落语表演时每次只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底也是个包袱,并不像评书一样给你留个且听下回分解的扣子,所以说落语相当于短篇单口相声。
落语和中国传统相声类似的地方还有师承,落语也是讲究师承关系的。落语记忆的教授也是师父给徒弟口口相传,而日本落语艺人学习过程要比我国相声艺人更长,学习落语的人分为见习、前座、二目和真打等级别,通常要到二目才能演出,这之前的学艺过程据说有的徒弟要学十年才能出师。而且落语在日本也是分门派的,派系被称为某某门或者某某流。

茶道

公元500余年,中国的饮茶习惯传入日本。日本奈良时代,天皇在宫廷召集僧侣讲经,曾赐茶百僧,自此日本开始饮茶。公元806年,日本的空海禅师来中国留学,回国时带回了茶种及制茶工具。12世纪初,日本的荣西禅师先后两次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文化及产制茶叶的技术,后来写出《吃茶养生记》,从此日本的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后来日本和尚明惠上人把当时在寺庙中的饮茶方法加以概括,写出《饮茶十德》,为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日本茶道精神讲求“和、敬、清、寂”四要义。

  •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茶道分为煎茶道与抹茶道。煎茶道是明朝福建的隐元禅师带到日本的,形式与中国的泡茶方法几乎相同,主要用铁壶或茶壶冲泡茶叶,再分给茶客饮用。煎茶道在日本是平民化的饮茶方式。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抹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相比起煎茶道,抹茶道的发展时间更长,也逐渐演变为现在独具日本特色的高雅艺术。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歌舞伎

据说最早是在1603年前后,一个被称作出云大社巫女的阿国在京都跳念佛舞蹈开始的。虽然博得人们喜爱,但是女性歌舞伎被认为是扰乱风纪而被封禁,以后,便只有男性才能表演。扮演女角色的演员叫做女方(旦角)、扮演男角色的演员叫做立役(正生,老生)。歌舞伎在江户文化的成熟中得到精炼,在大约4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拥有独特美的完美世界的综合艺术。
作品可以大致分类为时代剧和社会生活剧。时代剧根据军事故事及讨伐报仇、内讧等武家社会的事件为基础编成。而描绘江户时代平民生活的社会生活剧,主要描绘当时发生的杀人、自杀、强盗等搬上舞台。
江户时代的人们根据身份、年龄、职业等决定发式、服装、用语及装饰品。歌舞伎的服装、小道具和演技等根据上述沿习,采用夸张的手法并格式化,极端突出地烘托出角色的性格。用红蓝黑色线条勾划面部耀眼的舞台化妆以及在表演中一瞬间停止拉开架势的“亮相”动作,也都是夸张和格式化的典型。还竖切观众席,设置与舞台连接的通路–花道,具有其他戏剧中看不到的平面感(纵深感觉),或通过升空道具得到的三维立体感(高度),还通过旋转舞台转换场景等,发展成为高难度戏剧。在表演和舞台装置等方面摸索新形式歌舞伎的活动也很活跃,既以歌舞伎样式为核心,又作为生存在现代的传统艺能,正在得到高度评价。

书道

在日本,书法艺术被称为书道。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在大学寮里设有书法博士,教学生学中国书法。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等著名书法家。17世纪中叶,中国黄檗宗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转折,出现北岛雪山、细井广泽等隐元流派书法家。到了清末,从中国来日本的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来13000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有3000万人学书道,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书法课,有4所大学本科四年学制。日本书道繁花似锦、流派繁多,书道组织远超过中国,最大组织是全国书道联盟,其次是关西的日本书艺院。

狂言

狂言是以散乐为源的一种艺术。狂言是古代中国的词汇,指脱离常规的言辞或开玩笑。散乐在平安时代突出了滑稽,被称为猿乐。能是在猿乐的基础上加入了歌舞和幽玄,而狂言发展了猿乐的模仿和逗乐性要素。与能一样,狂言也是在室町时代由观阿弥和世阿弥确立的。
登场人物大致2-3人,主人公叫作“shite”,配角叫作“ado”。与能比较更具有平民性,戴面具的只限于一部分角色,也不化妆。除了神或鬼以外,其他角色的穿着都是15世纪的日常服装。狂言的故事情节具有肯定人类的精神,即便是强盗也不描绘成真正的恶人。只有一个家臣的大名、不知之也知之的僧侣或修行者、骗子等都分别各具人情,风趣可亲。道白也根据室町时代的口语气宇轩昂豪爽,与写实性地夸张动作一同引起人们“捧腹大笑”。能和狂言一起上演的情况较多,从幽玄的世界到欢笑,让观众心情舒畅。现在主要活跃的有和泉流和大蔵流两个流派。

日本传统艺能种类

演劇(演剧)

除了前面提到的歌舞伎和狂言之外,还有一种叫作“人形净琉璃”的传统艺能。人形净琉璃就是所谓的人偶剧,是配合三味线的音色和被称为太夫的讲话者的叙述来操纵人偶的戏剧。在人形净琉璃中,诞生于大阪并传统传承下来的种类被称为“人形净琉璃文乐”。

工芸(工艺)

用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技艺制作外观优秀的工业产品的艺术就是工艺。陶艺、织物、雕刻等都属于此类。特别是将粘土高温烧制成陶瓷的陶艺,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制作陶艺,有一种方法叫做“手捻”,只用手来制作,还有一种方法叫做“六边形”,是用圆形的旋转式台子来制作的。1990年上映的电影《幻象纽约》中有主演黛米·摩尔转动“六轮”的场景,全世界都知道了陶艺的存在。

歌(诗歌)

这里的歌并非是歌曲的意思,而是诗歌,与我们国家一样,日本过去也喜欢吟诗作对来抒发感情。

  • 俳句: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假名)为标准的。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俳句作为提高修养的爱好,在现代也很受欢迎。
  • 和歌: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称倭歌或倭诗,又称大和歌和大和言叶。作为在日本历史上的本土的诗歌形式,受汉诗影响而发展起来。[1]创作和歌的作家称为歌人。和每句音数相同的汉诗不同,和歌每句是5音和7音相交错。

和歌源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起的形式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后,仅有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之后,和歌就是短歌了。一首长歌有若干“联”,奇数联较常见。每联两句,分别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节数分别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称为“上句”,后两句为“下句”。上下句分别由不同的歌人创作,称为连歌。多首连歌由多个歌人创作,称为长连歌。连歌可以加格式(如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用同音)和内容(如某句关于季节、某句关于花)上的限制。旋头歌有六句:5、7、7、5、7、7音。片歌有三句:5、7、7音。

  • 琉歌:琉歌是古代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的一种叙情短诗形诗歌形式,创作琉歌的作者被称作歌人。与之相似的奄美群岛的诗歌一般被称作“岛呗”而不被称作“琉歌”。琉歌源于琉球神道祭祀活动中祝女所读的祝词。最为常见的琉歌为短歌,共四句,每句音节数为8、8、8、6,其文节与祝词相通。

芸道(艺道)

  • 花道:艺道除了前面提到的茶道、书道之外,还有花道和香道。花道又称华道、日式插花,日本传统的插花艺术,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艺术。通过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变化,在创作美丽的作品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 香道:香道是指依一定的礼法焚香木,鉴赏香气。也称作香游。主要分成鉴赏香木香气的“闻香”和判别香气的游戏“组香”的二种要素。

唄(呗)

呗是一种结合伴奏歌唱的艺术形式,常见形式如下:

  • 民謡(みんよう):在人们之间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
  • 詩吟(しぎん):把和歌或汉诗加上独特的调子来唱
  • 今様(いまよう):平安中期到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谣
  • 都々逸(どどいつ):用7·7·7·5字形式来歌唱男女爱情
  • 声明(しょうみょう):给佛典加上曲调的佛教音乐
  • 長唄(ながうた):歌舞伎的伴奏曲,配合三味线演唱
  • 地唄(じうた):江户时代在京都府和大阪府繁荣的三味线音乐
  • 端唄(はうた):曲风自由的三味线音乐
  • うた沢(うたざわ):从边歌派生出来的短歌谣,特征是缓慢的音色
  • 小唄(こうた):端歌的一种,用更讲究的曲子量来唱

演芸(演艺)

演艺是指所有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惊喜的艺术。成为现代日本喜剧和娱乐的基础的传统艺能。

  • 落语:用肢体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娱乐人们的一种说话艺术
  • 奇术(记述):现代所说的魔术。
  • 万岁:2人组通过对话使人们感到快乐的艺术,是现代相声的原型。
  • 浪花节:配合三味线讲故事的说话艺术
  • 讲谈:将军记、武勇传等历史故事,加上独特的调子讲述的传统艺术
  • 俄:现代小品的原型,在路边或酒桌上即兴表演
  • 太神乐:起源于献给神明的歌舞,指的是舞狮、转伞等杂技。
  • 街头表演:爬梯、剪纸、曲陀螺、烟花等。

音曲

音曲是通过乐器与人声来演奏的传统艺能。

  • 囃子(はやし):使用长笛、大鼓和三味线来增强节日和戏剧场合的气氛的音乐。
  • 純邦楽(じゅんほうがく):使用日本乐器如古筝、三味线和尺八演奏的一般音乐。
  • 浄瑠璃節(じょうるりぶし):因为人形净琉璃的每个讲述者的曲调都不一样,所以用△△节和名字来区别(义太夫节、常磐津节等)。
  • 雅楽(管弦)(ががく・かんげん):在皇室活动和神社、寺庙的仪式上演奏的古典音乐,其中管弦乐指的是合奏部分。

日本舞踊

日本舞蹈是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舞蹈的总称。另外,作为女性学习的日本舞蹈,指的就是这个项目所说的“歌舞伎舞蹈”。

  • 歌舞伎舞踊(かぶきぶよう):歌舞伎中的舞蹈,由净琉璃和长呗伴奏。
  • 国風歌舞(くにぶりのうたまい):指的是日本歌乐(日本古代宫廷音乐)中的日本风格的歌曲和舞蹈。
  • 纏舞(まといまい):一边跳舞,一边操纵着一个叫做纏的大旗。
  • 恵比寿舞(えびすまい):一种舞蹈,舞者戴着惠比寿天神的面具,意在祈求大获全胜和安全。
  • 大黒舞(だいこくまい):在元旦和喜庆的场合,戴着大国天神的面具表演舞蹈。
  • 上方舞(かみがたまい):产生于现在的近畿地区的舞蹈,也被称为座敷舞や地唄舞。
  • 曲舞(くせまい):拿着扇子跳舞,故事的节奏也很独特。
  • 念仏踊り(ねんぶつおどり):一边唱着佛的名字和功绩的“念佛”一边跳舞。
  • 盆踊り(ぼんおどり):为迎接盂兰盆节归来的死者而跳的舞蹈。
  • 神楽(かぐら):献给神的歌曲和舞蹈。
  • 舞楽(ぶがく):有伴舞的雅乐。
  • 田楽(でんがく):插秧时期举行的伴随歌曲的舞蹈。
  • 猿楽(さるがく):以能乐为原型,具有有趣和奇怪要素的舞蹈
  • 白拍子(しらびょうし):女扮男装的妇女和孩子配合着“今样”(平安时代的流行歌曲)跳舞。
  • 延年(えんねん):在寺院讲明佛法的集会(法会)之后,僧侣和孩子们跳的舞蹈。

日本传统艺能的未来如何?

日本传统艺能就像世界上大多数传统艺术一样,都面临着传承危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多样性,很多艺能随着人们对国外传入的文化的关注而逐渐衰退,另外,想要理解并欣赏日本的传统艺能,不可否认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教养水平。因此,门槛太高,这让很多年轻人很难对传统艺能产生兴趣。因此结果显而易见,日本传统艺能的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自古以来能够传承下来的传统艺能一旦中断就很难再复活。为此,日本也正在努力为传统艺能的继承做着不懈努力。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向海外宣传日本的传统艺能。比如“面向外国人的传统艺能体验项目”、“在海外开设艺能课堂”等等。

一个国家的传统艺术文化无疑是这个国家巨大的财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使得传统艺术文化可以流传下去。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YOUTUBE

Our YouTube channel brought to you from Shibuya! Don't miss our videos,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culture, entertainment, Japanese lessons, sightseeing, etc.

FACEBOOK

We share both useful a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Japan. Please give us a follow before coming to Japan!

INSTAGRAM

Our WeXpats Team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ings they love in Japan. A must-check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latest trends & the real side of Japan.

TIKTOK

Fun videos covering Japanese lessons and relatable experiences in Japan. You can pick up many practical phrases and information you can't find in textbooks.

TOP/ 日本文化/ 传统文化/ 日本传统艺能知多少?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