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建筑有何特点?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WeXpats
2022/12/01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建筑,日本也一样,无论是来过日本的朋友,还是通过网络电视了解过日本的朋友,想必都会对日本的传统建筑有些许好奇吧?那么这一期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历史!原来这其中有那么多学问呢!

目录

  1.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
  2.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历史
  3. 日本传统建筑物代表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

一室性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

多为木质

第二个特点是其对自然材料的完美应用和钟爱,尤其是木材。迄今为止,日本的住宅几乎都是木结构,从高床式的地台到立面门窗、屋架无不以木为才。日本建筑用材非常注重材料的本身特性,强调其特质,欣赏一种朴素、纯净的美,对大自然内的灵性的探讨以及在发挥材料本性的表现方面十分独特,这一特点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们的建筑中充分发挥了材料本来所特有的材质、肌理、色彩等。

简约朴素

第三,是装饰的简练。日式住宅的美是一种很朴素的感觉。建筑物的优美主要靠整体上比例协调、完整,而不是靠装饰,因此他们在使用建筑材料时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木制部件多不涂颜色,保持本色,墙壁也都是土墙不作涂饰。这同中国传统建筑中鲜艳夺目的彩绘、精雕细刻的饰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房屋具有一种几何模式,可以看出日本人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

缘侧空间

“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 35m~0. 5m 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铺设榻榻米

另外,日本的传统房屋地面多为榻榻米,榻榻米自平安时代(794~1185)起使用,当时只是为方便人入座铺的,在房间里铺上榻榻米却是从室町时代(1392~1573)开始的。榻榻米的底座缝有厚厚的稻草,上面覆盖着灯芯草编成的草席面。一张榻榻米大小大约90cmX180cm,和室的大小用榻榻米的张数来表示。此外,踩到榻榻米的边缘的话,会加速其损坏,故不踩其边缘处也就成了一种礼仪。
隔扇·拉窗用于隔开房间。这些都是在木头上糊上纸做成的东西。家内外界限分明,决不允许穿鞋入室。房间之间相互隔开的上方构造,以通风·采光为目的,一般多采用纵横格子或透珑雕刻装饰。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历史

古代的日本民居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竖穴住宅”,二是“高床住宅”。“竖穴住宅”就地挖个深度30cm到100cm的土坑,然后在挖出的坑里再挖小洞,在小洞里竖起木柱,木柱上面覆盖屋顶,形成竖穴住宅。这与我国西安的半坡遗址的原始住宅很相似。“高床住宅”就是将建筑物一层的地板拾高,这种设计方法的好处就是使得建筑防潮,使得起居生活更加舒适,也便于储藏谷物。

古坟时代

古坟时代日本人开始建造神社,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祭祀等活动的场所,这种建筑是日本特有的建筑类型。随着与朝鲜以及与中国交流的增加,日本人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养蚕、制作陶器和冶炼铁器,中国的文字也流入日本,在精神文化层面他们了解到了儒家思想。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898-1192),贵族们对住宅的要求也非常高,流行的住宅形式被称为“寝殿造”。建筑室内地板离地面较高,使用的高床建筑的形式,一般的起居室用地板,卧室铺榻榻米,室内分别用屏风、拉门,隔成若干个居室,屋顶多铺名贵的荟树皮。这是一种在继承、发展和提炼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消化了中国唐代建筑后发展起来的独具日本民族风格的住宅形式,住宅与园林池沼相结合,布局十分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轴线关系。

镰仓时代

进入镰仓时代(1185-1333年)以后,日本社会动荡,武士取代了昔日那种斯文高雅的贵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武士筑高墙挖壕沟,建了一些防御性很强的城堡。但他们也特别注重庭园艺术,将园林与建筑紧密结合。
这个时候简化了寝殿造,称为“主殿造”,在主殿造中不对称格局逐渐占了上风,寝殿本身也不对称,经常没有了配屋。寝殿的进深增加,完全放弃了母屋和厢房的程式,用薄薄的障壁或推拉隔扇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可以是卧室、起居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储藏间等,空间复杂化了。各房间不一定都有直接照明,没有内走廊未连接这些房间,各房间相互穿通并不对称。

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

14世纪在主殿造的基础上出现了“书院造”。“书院造”建筑兴起于“室町时代”(1334-573),完成于后来的“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一直到今天都是日本传统民居的原型。
“书院造”的特点是色彩柔和,造型素雅,室内装饰少,在四角的木柱上嵌入纸拉窗,把室内与室外隔开。室内用纸拉门做分隔,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间是最重要的房间,地板略高于其他房间。这间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左面的宽一些,叫“床”(押板),右边的是一个博古架,叫“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称为床的龛正面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或者书法作品,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瓶等。
茶室也在这个时期开始盛行,它是通过饮茶来进行一种精神修养,使人进入静寂闲雅境界的养神之道。与茶道的精神需求相对应,茶室多与庭园相结合,内外都或架茶炉,用圆竹做窗棂或悬挂隔板,用粗糙的芦苇席做屏蔽等。结构构件不求修直,有苍劲的纹理。外表不加任何装饰,呈现出多样、精巧、谦和、淡雅的风格,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明治时代-昭和时代

在明治时期(1868~1912年),住房继续发展。一些城镇把房屋建造成“藏造”风格,体现了日本的外观特色,但是使用了更多的耐火材料。这种风格是日本现代房屋的基础,通常有一条长长的走廊穿过房屋的中间,走廊的两边是房间,据说它是把日本武士偏爱的房屋风格和外国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从明治中期开始,住宅逐渐西洋化。富裕家庭则以建造西洋风格的房屋以体现社会地位。进入大正时代后,住宅西洋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本土遭到空袭,城市建筑被损毁了很多。之后的战后重建时期开始,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不断涌现。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住宅区和大规模公寓。

现代

现代日本建筑的特征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抗震性”。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日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抗震标准。防止建筑物倒塌的“耐震”、抑制摇晃的“制震”、让摇晃从建筑物中消失的“免震”等,即使是现在,为了从各种各样的视角来阻止地震损害的技术革新也在不断进行。

日本传统建筑物代表

法隆寺

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类合计2300余件。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造物”之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非圣德太子在世时原物而是7世纪后半叶再建,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东大寺大佛殿

佛殿始建于公元752年,是为放置卢舍那大佛像而修建。公元1180~1567年间,大佛殿两次毁于战火,卢舍那佛像亦遭损毁。公元1709年,大佛殿与卢舍那佛像被重新修复,规模缩小为最初的2/3。但依旧是世界现存最大木构古建筑。

金阁寺

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日本应永四年),在二战前日本政府就已将其列为国宝。1950年7月,寺中仅存的舍利殿被人纵火完全烧毁(即金阁寺放火事件),如今看到的舍利殿是1955年依照原样重新复建的,1987年又将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样子。

姬路城

姬路城最初于1346年由赤松贞范建造,曾多次修缮改建。于2009年进行大规模整修,2015年3月正式完工,成为现今大家看到的美丽姬路城。姬路城外观宛如白鹭展开双翅的优美姿态,因此也被称作「白鹭城」,洁白城墙、五层七阶的华丽大天守以及坐镇东・西・西北方的三座小天守皆为姬路城的魅力特点。

熊本城

熊本城是1607年由加藤清正所建筑的知名城堡。运用最先端的技术与劳力所建筑的这座城堡,之后在日本历史上的许多瞬间成为重要的舞台。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时,天守阁虽遭到烧毁,但在1960年重建回现在的外貌。此外,在2016年也因为熊本地震受到极大的损害,但在2021年4月天守阁也完成修复。修复时活用最新的制震技术,而被定位为「复兴的象征」。

日光东照宫

日光东照宫是供奉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神社。作为世界遗产「日光的神社与寺院」的主要景点,能够欣赏到包含8栋国宝、34栋重要文化财等,共计约55栋绚烂华丽的殿宇群。当年从日本各地召集而来的能工巧匠,为各建筑物上漆并涂上五彩缤纷的颜料,还在柱子等处施以精致的雕刻装饰。高约36米的「五重塔」以具有极强的防震功能而著名。据说东照宫五重塔的防震结构还被应用于「东京晴空塔」的防震设计工程。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TOP/ 日本文化/ 传统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有何特点?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