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文化发展历程

WeXpats
2023/02/20

アイドル,是日本语借用英文「Idol」的外来语,中国称之「爱豆」,类似于偶像明星的意思。但「アイドル」这个词,直到1970年代后才被广为使用。在那之前,日语中称艺人为スター)(sutaa)也就是star。从这两个词汇的转变,或许也能解释日本流行文化的演变,进而窥探日本社会文化的动向。

目录

  1. スター:流行文化的萌芽(1955年~1970年)
  2. アイドル第一阶段:流行文化的世代差异(1970年~2000年)
  3. アイドル第二阶段:更为细腻的多元流行(2000年~)

スター:流行文化的萌芽(1955年~1970年)

「スター」是日语借用英文「Star」的外来语,意思与「アイドル」很接近,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中文或可翻成「明星」。在日本经历战后如废墟般的年代,努力重建的过程中,大量的劳动阶层兴起,人口从乡村涌进都市。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代,只要肯努力,就有无限的机会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195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度经济成长期,日本的劳工阶层迎来了广播电台、电影和黑白电视,在每天辛勤工作后的夜晚,的确需要有可以追崇的「スター」,来投射自己心中对于理想生活的想像。所以「スター」必须是完美的,他们是众人的理想画,姣好的面容投射在大众文化的银幕上,圆满动人的歌曲流动在深夜的电台里中。他们是「我们的スター」,是「大众的スター」。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偶像产业开始兴起,到80年代泡沫经济鼎盛期,伴随消费社会的潮流,偶像热潮风靡东洋列岛(具有极强号召力的偶像大量出现:如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中山美穗等少女偶像、AKB48制作人秋元康1980年代打造的女团——小猫俱乐部、以及近藤真彦、少年队等“杰尼斯”男子偶像。这一时期的偶像以完美的造型、靓丽的人设、精湛的艺能展示于粉丝面前。而作为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的象征,偶像风潮的盛行也代表了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城市、现代、摩登、动感魅力的向往。

アイドル第一阶段:流行文化的世代差异(1970年~2000年)

1970年以后,日本各大电视台开始流行选秀节目。选秀节目捧红了一系列至今仍赫赫有名的艺人,如松田圣子、近藤真彦。他们从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中过关斩将,闯荡出一片天地。也因如此,粉丝们从他们还是默默无闻开始,一路看着他们走向大红大紫,这种共同成长的感觉,别添了一份亲切。但不只如此,这也是彩色电视和大众传媒更为发达的年代。随着新传播技术开启的新时代,年轻人需要找寻代表自己的符号,与前个世代互别苗头、彰显自我。这个时代的「アイドル」,不再是大众的,他们是年轻人的「アイドル」,代表年轻人的存在。

如同安室奈美惠,最早也是从琉球放送电台的卡拉OK大赛中,取得优胜,而开展了她演艺生涯的第一步。安室深受女性粉丝喜爱,当年粉丝们纷纷效法她的褐发与细眉、短裙与厚底靴。这正彰显了这个时期「アイドル」的特色。当「アイドル」成为了一个认同的符号,除了单纯的模仿以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标示群我的差异。当有一群人是安室信徒(当时的流行日本语叫:アムラー),自然就排开了和非「信徒」的差别。很特别的是,安室曾多次表示,她刻意与网路社群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可以解读为,为了保持潮流教主的身份,有意识地不使用过多的脸书或推特,以保持神秘感,确保引领潮流的力量。

アイドル第二阶段:更为细腻的多元流行(2000年~)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艺人积极运用网路社群媒体,持续与粉丝互动,渐渐变成主流的模式。2005年成团的AKB48 ,带动了一波少女团体的热潮。不再只是仰望「スター」或「アイドル」,粉丝投票来决定AKB48 团员的去留。只有在粉丝中拥有高人气的团员,才能够留在团中,也开启了养成式艺人的滥觞。粉丝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决定艺人生死的决策,而深切感受到,因为有「我」的支援,才有这些「アイドル」的存在。就好像玩养成游戏一样,在这个由粉丝掌握主导权的时代,「アイドル」的工作,便是更紧密的把粉丝圈黏起来。所以社群媒体、小型演唱会、粉丝见面会、握手会、买CD 抽与「アイドル」吃饭的机会…

但当与粉丝的互动变成更为细致、紧密的时候,「アイドル」也无可避免的进入了小众化、分众化的时代。好比许多新兴的少女团体,粉丝可能为了抽演唱会门票而狂买数十张CD ,但一般大众可能连这个团体的名字也听都没有听过。

常有人说现在的日本艺人,不如老一辈的艺人一样的姿容兼备、气质出众;更合理的解释是,在适应时代的潮流下,面对网路的冲击(如CD销量下降、视线从传统电视转移到网路)和机会(善用网路进行各种互动),演艺工作者柔软地应变和调整。而虚拟歌手和Youtube 艺人,更是把这样的客制化和小众化推向到极致。网路时代帮助粉丝找到更吻合自己需求的「アイドル」,直接连结了粉丝和「アイドル」,进而变成「只属于我的アイドル」。于是粉丝紧盯着iPhone 小小萤幕,关注那些粉丝想关注的,也不在乎旁人想关注什么(相对的旁人其实亦不在乎)。小小一方萤幕看似连结了无限的世界,直接跟「アイドル」互动;但同时,我们也失去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共同记忆。这个时代不会再有美空云雀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也不会有安室奈美惠的「HERO」。在小小方格貌似拥有了所有想像中具备的,但同时,粉丝们是否也会感受到一丝丝的孤寂呢。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演变,确实也可以借镜行销学。偶像文化从「スター」到「アイドル」,不正是从过去的「80/20 法则」,到现在的「长尾理论」。或许这是无可避免的演变,当然我们还是可以随时回去听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但我们可能未来再也不会有任何一首,属于这个年代的歌。


推荐文章:
日本明星艺人可不只有俳优和女优!原来还有这么多分类?!
万千“宠爱”于一身--日本女优
最受日本男女性喜爱的女优排行榜!第一名是?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TOP/ 日本文化/ 流行文化/ 日本偶像文化发展历程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