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文化发展历程

WeXpats
2023/02/20

アイドル,是日本语借用英文「Idol」的外来语,中国称之「爱豆」,类似于偶像明星的意思。但「アイドル」这个词,直到1970年代后才被广为使用。在那之前,日语中称艺人为スター)(sutaa)也就是star。从这两个词汇的转变,或许也能解释日本流行文化的演变,进而窥探日本社会文化的动向。

目录

  1. スター:流行文化的萌芽(1955年~1970年)
  2. アイドル第一阶段:流行文化的世代差异(1970年~2000年)
  3. アイドル第二阶段:更为细腻的多元流行(2000年~)

スター:流行文化的萌芽(1955年~1970年)

「スター」是日语借用英文「Star」的外来语,意思与「アイドル」很接近,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中文或可翻成「明星」。在日本经历战后如废墟般的年代,努力重建的过程中,大量的劳动阶层兴起,人口从乡村涌进都市。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代,只要肯努力,就有无限的机会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195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度经济成长期,日本的劳工阶层迎来了广播电台、电影和黑白电视,在每天辛勤工作后的夜晚,的确需要有可以追崇的「スター」,来投射自己心中对于理想生活的想像。所以「スター」必须是完美的,他们是众人的理想画,姣好的面容投射在大众文化的银幕上,圆满动人的歌曲流动在深夜的电台里中。他们是「我们的スター」,是「大众的スター」。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偶像产业开始兴起,到80年代泡沫经济鼎盛期,伴随消费社会的潮流,偶像热潮风靡东洋列岛(具有极强号召力的偶像大量出现:如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中山美穗等少女偶像、AKB48制作人秋元康1980年代打造的女团——小猫俱乐部、以及近藤真彦、少年队等“杰尼斯”男子偶像。这一时期的偶像以完美的造型、靓丽的人设、精湛的艺能展示于粉丝面前。而作为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的象征,偶像风潮的盛行也代表了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城市、现代、摩登、动感魅力的向往。

アイドル第一阶段:流行文化的世代差异(1970年~2000年)

1970年以后,日本各大电视台开始流行选秀节目。选秀节目捧红了一系列至今仍赫赫有名的艺人,如松田圣子、近藤真彦。他们从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中过关斩将,闯荡出一片天地。也因如此,粉丝们从他们还是默默无闻开始,一路看着他们走向大红大紫,这种共同成长的感觉,别添了一份亲切。但不只如此,这也是彩色电视和大众传媒更为发达的年代。随着新传播技术开启的新时代,年轻人需要找寻代表自己的符号,与前个世代互别苗头、彰显自我。这个时代的「アイドル」,不再是大众的,他们是年轻人的「アイドル」,代表年轻人的存在。

如同安室奈美惠,最早也是从琉球放送电台的卡拉OK大赛中,取得优胜,而开展了她演艺生涯的第一步。安室深受女性粉丝喜爱,当年粉丝们纷纷效法她的褐发与细眉、短裙与厚底靴。这正彰显了这个时期「アイドル」的特色。当「アイドル」成为了一个认同的符号,除了单纯的模仿以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标示群我的差异。当有一群人是安室信徒(当时的流行日本语叫:アムラー),自然就排开了和非「信徒」的差别。很特别的是,安室曾多次表示,她刻意与网路社群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可以解读为,为了保持潮流教主的身份,有意识地不使用过多的脸书或推特,以保持神秘感,确保引领潮流的力量。

アイドル第二阶段:更为细腻的多元流行(2000年~)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艺人积极运用网路社群媒体,持续与粉丝互动,渐渐变成主流的模式。2005年成团的AKB48 ,带动了一波少女团体的热潮。不再只是仰望「スター」或「アイドル」,粉丝投票来决定AKB48 团员的去留。只有在粉丝中拥有高人气的团员,才能够留在团中,也开启了养成式艺人的滥觞。粉丝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决定艺人生死的决策,而深切感受到,因为有「我」的支援,才有这些「アイドル」的存在。就好像玩养成游戏一样,在这个由粉丝掌握主导权的时代,「アイドル」的工作,便是更紧密的把粉丝圈黏起来。所以社群媒体、小型演唱会、粉丝见面会、握手会、买CD 抽与「アイドル」吃饭的机会…

但当与粉丝的互动变成更为细致、紧密的时候,「アイドル」也无可避免的进入了小众化、分众化的时代。好比许多新兴的少女团体,粉丝可能为了抽演唱会门票而狂买数十张CD ,但一般大众可能连这个团体的名字也听都没有听过。

常有人说现在的日本艺人,不如老一辈的艺人一样的姿容兼备、气质出众;更合理的解释是,在适应时代的潮流下,面对网路的冲击(如CD销量下降、视线从传统电视转移到网路)和机会(善用网路进行各种互动),演艺工作者柔软地应变和调整。而虚拟歌手和Youtube 艺人,更是把这样的客制化和小众化推向到极致。网路时代帮助粉丝找到更吻合自己需求的「アイドル」,直接连结了粉丝和「アイドル」,进而变成「只属于我的アイドル」。于是粉丝紧盯着iPhone 小小萤幕,关注那些粉丝想关注的,也不在乎旁人想关注什么(相对的旁人其实亦不在乎)。小小一方萤幕看似连结了无限的世界,直接跟「アイドル」互动;但同时,我们也失去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共同记忆。这个时代不会再有美空云雀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也不会有安室奈美惠的「HERO」。在小小方格貌似拥有了所有想像中具备的,但同时,粉丝们是否也会感受到一丝丝的孤寂呢。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演变,确实也可以借镜行销学。偶像文化从「スター」到「アイドル」,不正是从过去的「80/20 法则」,到现在的「长尾理论」。或许这是无可避免的演变,当然我们还是可以随时回去听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但我们可能未来再也不会有任何一首,属于这个年代的歌。


推荐文章:
日本明星艺人可不只有俳优和女优!原来还有这么多分类?!
万千“宠爱”于一身--日本女优
最受日本男女性喜爱的女优排行榜!第一名是?

作者

WeXpats
从生活・工作・留学相关实用信息到能够让您深度了解日本魅力的文章,我们将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报道。

社交媒体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支持9国语言的日本最新情报定期更新中!

  • English
  • 한국어
  • Tiếng Việt
  • မြန်မာဘာသာစကား
  • Bahasa Indonesia
  • 中文 (繁體)
  • Español
  • Português
  • ภาษาไทย

YOUTUBE

Our YouTube channel brought to you from Shibuya! Don't miss our videos,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culture, entertainment, Japanese lessons, sightseeing, etc.

FACEBOOK

We share both useful a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Japan. Please give us a follow before coming to Japan!

INSTAGRAM

Our WeXpats Team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hings they love in Japan. A must-check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latest trends & the real side of Japan.

TIKTOK

Fun videos covering Japanese lessons and relatable experiences in Japan. You can pick up many practical phrases and information you can't find in textbooks.

TOP/ 日本文化/ 流行文化/ 日本偶像文化发展历程

本网站为了维持及提升便利性及品质而使用Cookie。同意使用Cookie的话,请按下「同意」按钮。
有关我司使用Cookie的详细信息请参照这里。

使用Cookie条款